2010年3月3日 星期三

該懂得的,未必是你文憑上寫的

因為借的設計工作室的業務目標客戶群是屬於生產端,所以無論哪一篇的PM,指的都是研發生產端的無論Product Manager或Project Manager。

無論PM在公司裡面是什麼位置,就是管理這個產品或這件案子的管理人,所謂的管理,並不是單純下命令就得到結果的事情。出資者可以只要求結果,可以只訂出標準;但是專業管理人員必須實際掌管生產作業甚至人事人際,才能做到確實掌控進而作改善改進。


PM最常發生的,不是不知道方法,制定流程圖只是基本,而是在於無法「現實化」流程。無法現實化,最後就是一邊壓迫廠商、一邊對客戶或主管求饒。要現實化,PM需要的就不止管理學系所學的這些流程圖箭頭而已,要了解專案或產品中1.各種材料材質特性、製作的極限。2.不同原料材質的搭配施工方式及極限。3.外加工施作可能性、期望值。4.製程的必需與合理時程及可能耗損。本文單就以此大綱略述,不提供細節。

1.材料材質特性、製作的極限
雖然在R&D或PD或工程師的本身專業知能裡,材質特性及製作極限應該是必須具備的,但是作為管理人員,自身也必須了解,才能在掌控案件的同時避免發生人為不注意的意外疏漏,而設計端與生產端的連結更是管理人員必需控制的,使用的生廠商或生產機具是否能夠達成設定的需求?即便同材質的產品出現過,但在現有的生產供貨條件是不是能做到?這是必須去了解材質及相關機具差異才能掌握的。

2.不同原料材質的搭配施工方式及極限
一個產品可能由零件組合成組件,再由組件結合成產品。當不同材質的零件結合時,該用什麼方式結合?強度的干擾?可以機具施工或必需人工施工?這些都會影響前段的良率、工時,也是安排產線或是安排上游加工時程的必需條件。

3.外加工施作可能性、期望值
除了直接由源料生產零配組件,這些東西還有可能需要外加工,花紋、電鍍、烤漆等,管理人員必須了解外加工可以達到的期望值(一樣要考慮供應商或自身的機具能力)、外加工可能的耗損或時間風險,進而要了解外加工製程是否出現相關環保法規等牽連的問題。

4.製程的必需與合理時程及可能耗損
前三項外加最後組裝,都必須了解合理時程以及可能耗損。要掌握最後的出貨時間及數量,不該自己無法了解合理時程而排出太緊湊的流程,最後猛逼供應廠商及生產線,在時間壓縮下,品質問題就會浮現;抑或排出落後於競爭對手的時程,造成競爭力低落及產能的浪費,更會增加成本負擔。最後特收特出,都是產品甚至可能出現疑慮的隱憂。

附註一點,就是「備案」的重要,認真具備完相關生產的知能,訂立完備合理的流程及監控方式後,仍需要備案。隨侍可能出現人為延誤、天災地變等,第二供應商或可支援產線可以投入的時間段差都必須統籌在計畫之內。

PM在開始之初就必須對於案件內所需的知識完整了解,才不會在過程中出現錯誤期望的失誤或被供應商控制或耍弄的狀況。能在管理協調各部門更精準,成本計算也不容易出問題,更重要的是能確保案件成功進行。材料的掌控更是管理設計減少過程中設變,精簡製程必須具備的能力。

由於細節太過寬廣,歡迎洽詢借的設計工作室有限公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